足迹
数风流人物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丁字卷 第十九节 歙县汪文言,侠义九州传(第3页)

    "哦东翁见过他了,他来做什么"汪文言很好奇,这等在江南士林也是名噪一时的人物,居然不声不响的南下了,所为何事就算是要避风头,也须得要有一个合适的理由才对,观政庶吉士嘛。

    "他是和户部右侍郎崔景荣一起南下的,朝廷有意让他们考察了解江南开海条件已经选址试点之地,嗯,他现在已经是翰林院修撰了。"

    林如海也是感慨无限,自己也是探花出身,但是也只授了一个翰林院编修,后来走上了这条路,而这小子居然以二甲进士出身还捞到了一个只有状元才有资格的修撰,不能不说这朝廷厚待有别了。

    "翰林院修撰!二甲进士授翰林院修撰这才一年多时间啊!"青衫男子大为震惊。

    他是小吏出身,年轻时也曾经希望通过科考谋取出路,只可惜连秀才都连考数年未能过关,最终迫于生计只能在歙县干小吏。

    从歙县到徽州再到扬州,他一路行来可谓坎坷,被朋友出卖,被同僚构陷,但是他最终还是闯出来了,只不过眼见得走到了两淮都转运盐使司中首席幕僚的身份,却遭遇了东翁病重这种事情,不能不让他感到天道无常。

    他一直对科考充满了向往,可惜自己不是读书那块料子,他也清楚在大周朝如果不过科考关,便永远无缘权力中枢,只是他还是不甘心,所以才会走两淮盐运衙门这条路径。

    毕竟这里和正常地方官府衙门还是有些不一样的,靠着皇帝的宠信和青睐,在这里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只可惜天不假人,自己这位东翁却又遭遇了这样一种噩运。

    这甚至让他这个历经无数挫折的昂扬男儿都产生了一种幻灭挫败感,毕竟像他这种私人幕僚,特别是连秀才都不是的小吏出身,要想重新寻找合适的东翁,而且还要赢得对方的认可和信任,实在是太难了。

    如果再想要找到这种机会,不知道又需要花多少年,而自己有还有多少个这样的年头来供自己挥霍呢

    只不过现在东翁病重,他也不是那种薄情寡义之人,自然要一直相陪到底,他虽然不算是士人,但是却一直以一个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甚至更高。

    虽然不清楚东翁会给自己一个什么样的安排,但是在东翁身边这么些年,他当然清楚自家东翁的特殊位置和其他官府不一样。

    这是完全有赖于元熙帝,也就是现在的太上皇的青眼相加才能如此,而这个巡盐御史某种意义就是太上皇的私臣,也是太上皇一个钱袋子。

    从自身本身意愿来说,他不是太看好自己东翁的未来。